二分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替代蛋白再迎商业化提速期:依托新零售、原料商B端销售转化,利用AI缩短研发周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6:12:00    

伴随个别植物肉概念股市值走低、植物肉创业单元被出售,植物蛋白行业一度遭遇了商业化低迷的质疑。

但星期零持续拓展零售渠道,ALL G拿下多个原料商的牛源乳铁蛋白订单,以及β-乳球蛋白(发酵法)在多国获批监管准入的消息,让替代蛋白的前景又有了新生机。

尤以AI技术提供了解决植物基蛋白口感风味欠佳、细胞培养肉培养基成本高昂、规模化生产难度大等问题的路径后,更多新崛起的替代蛋白公司,正重塑自身商业模型。

替代蛋白销售转化提速,发力零售、原料端采购

近日,国产植物基品牌星期零旗下的梅子豆腐、口袋沙拉棒、海苔豆腐、鸡蛋豆腐多款产品已陆续登陆朴朴超市和叮咚买菜。这是继在Ole’精品超市集中上新之后,星期零进一步拓展零售渠道版图。

富祥药业也在2025半年报阐述上半年主要工作时回顾,公司未冉蛋白成功通过美国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认证,标志着该产品获得国际权威安全认可,为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其新食品原料注册申请已获卫健委受理,目前已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技术审查,并已完成公示,将开辟全新的食品应用领域,培育未来增长点。

华创证券上周发布的一份微生物蛋白研报评估,富祥此前和中国香港植物肉公司绿客盟、马来西亚替代蛋白公司Ultimeat签订1.2万吨微生物蛋白采购协议。后续蛋白顺利获批、市场需求打开,均有望催化商业化进程。

其分析,参考星期零近年来收缩电商2C业务,与快餐、新式茶饮、新零售商超等连锁大B合作切入市场,昌进生物将“三蛋白虾片”产品导入盒马渠道为正确的选择。“微生物蛋白企业可率先从餐饮、高势能零售等渠道切入,一是通过生活方式类渠道更易触达重视健康、愿意尝鲜的原点人群;二是可借助消费者对渠道的信任提高销售转化,较直接面向C端销售的难度更低;三是与大B合作可撬动渠道杠杆、实现快速上量。”

C端和B端订单合作推广,对替代蛋白企业而言都不可或缺。不久前的第七届中国制药工业博览会上,来自澳大利亚的ALL G公司研发经理马嫣薇,便公布了自家牛源乳铁蛋白和人源乳铁蛋白产品的上市节奏。

其透露,ALL G的牛源乳铁蛋白已建立即时分销体系,正敲定与全球前三的乳铁蛋白生产商之一的合资合作条款,且已和国内多个大型原料供应商签订分销协议。在日本、韩国、欧洲也有多个订单,首笔价值100万澳元的采购合同已确认。

此外,ALL G的人源乳铁蛋白即将作为第二款产品上市,开启婴配粉市场转型。该产品研发仅用了六个月就完成牛源乳铁蛋白耗时两年的工作。“即便牛源乳铁蛋白的监管审批进度更快,但人源乳铁蛋白的申请也已同步提交。预计首次上市时间比牛源乳铁蛋白晚9-12个月。”

马嫣薇介绍,在ALL G的研发管线三阶段规划中,第一阶段为通过高价值切入点为整个发展过程提供资金支持。包括在2025年通过牛源乳铁蛋白切入成人营养、化妆品和婴儿营养领域。在2026年借助人源乳铁蛋白先进入化妆品,后步入婴儿营养领域。

第二阶段系拓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临床及健康应用。涵盖在临床营养和特种产品上进行高价值酪蛋白应用,在婴儿营养领域应用人源β-酪蛋白。第三阶段则希望利用技术进入并开创最具挑战性的市场。例如让牛源β-酪蛋白进入大众市场,借更深层次的分子级控制,通过胶束技术调控质地、口感、蛋白含量和矿物质可利用性。

“目前ALL G精准发酵的牛源乳铁蛋白与天然乳铁蛋白展现出高度相似性——相同或更优的抗氧化活性、相同或更低的铁饱和度、相同或更优铁结合能力、等同的糖基化修饰、完全相同的氨基酸一级结构、相同的热变性温度等。”马嫣薇透露,和传统乳铁蛋白相比,在制备方法上,两者效率悬殊。

其展示了一张对比图:过往牛奶提取方式下,生产1吨乳铁蛋白需要1000头奶牛历经300天,且每头牛保持每天产出33升牛奶的产能,合计1000万升牛奶的总量,按每升100毫克的比例才能提炼出1吨乳铁蛋白。而精准发酵技术下,单个拥有12.5万千升生物反应的机器,与糖类、原料、水按照10克/升的净生产率,凭约80%的有效产能,每五天便能生产1吨乳铁蛋白。

“牛源乳铁蛋白仍就提高产量方面取得快速研究进展。我们的乳铁蛋白菌株已能以更低成本且更高纯度生产出与天然蛋白生物等效的产品,未来仍将持续优化提升。”马嫣薇介绍,菌种优化策略上,公司瞄准的方向包括细胞壁的改造、蛋白酶基因敲除、改造糖基化修饰、辅助基因的协同表达等项目。此外,公司已收到多家CMO关于商业规模生物反应器的报价,并获得投资者的支持。

供应链技术革新与扩产规划,是多个替代蛋白企业未雨绸缪的共同选择。其中,走在细胞肉前沿的周子未来,在近期的一条公开探访中透露,公司正全力建设年产十吨的中试工厂,加速商业化进程。

富祥药业也于今年的半年报中披露,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实现丝状真菌蛋白千吨级产业化的企业,目前已有产能 1200 吨/年。考虑市场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公司正在建设年产20万吨微生物蛋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万吨微生物蛋白和5万吨氨基酸水溶肥的产品规模。

替代蛋白监管门槛突破,AI赋能细胞培养肉技术攻克

替代蛋白企业在供应链的活跃与监管乐观态势密切相关。马嫣薇提到,ALL G已获准备案向中国销售产品,并已获准进入美国成人营养市场。在其他地区审批路径也已明确,计划提交更多监管申请。

去年10月,昌进生物的生物合成β-乳球蛋白、马克斯克鲁维微生物蛋白按照美国FDA GRAS准则进行科学评价,两款产品均获得专家小组一致认可和批准,获得美国市场准入资格。

今年7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栀子油等7种新食品原料公开征求意见》,β-乳球蛋白(发酵法)位列其中。据悉,β-乳球蛋白以葡萄糖、硫酸铵、氨水等为原料,经乳酸克鲁维酵母CJ-B1-P22发酵、分离、纯化、干燥等工艺制成。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85.0g/100g),且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

“全球监管审批加速,会为新蛋白产业价值提升注入强心剂。”谷孚咨询方面总结道——今年4月,澳大利亚批准VOW细胞培养鹌鹑肉;5月美国FDA对Mission Barns的细胞培养猪脂肪发出无问题信函。FDA通过的首例新蛋白海鲜产品——Wildtype细胞培养三文鱼也进入USDA检验阶段。7月,USDA放行Mission Barns细胞培养猪脂肪培根;同月,Believer Meats获FDA无问题信函,也进入USDA检验阶段。

各国监管提速之下,是替代蛋白技术水平的跃升。“过去,植物基蛋白技术面临口感和风味欠佳、价格过高、加工技术和生产成本过高、健康效益存疑等问题。一些解决方案则开始利用AI技术赋能。”谷孚咨询介绍到。

以智利的NotCo公司为例,其创立Giuseppe AI平台的生成时AI,可在30万种植物成分中根据需求生成配方。新加坡的一家研究机构,运用机器学习框架,预测植物肉的硬度和咀嚼性,发现糖、脂肪、目标湿度对质感影响的作用机制。

来自美国的Shiru公司,正利用Flourish™ 平台基于 AI 和计算生物学的蛋白质发现与开发。其专有数据库内含自然界近 4.5 亿种蛋白质结构,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快速匹配目标功能与蛋白质结构,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当前已成功开发可以替代棕榈油/可可脂并降低饱和脂肪的植物蛋白基脂肪替代品 OleoPro™,以及基于马铃薯蛋白开发的能够提高产品乳化性和质地、也可提高油类稳定性的蛋白产品uPro™。

而提及细胞培养肉的技术挑战,谷孚咨询坦言,行业目前仍存在细胞欠缺或表现能力欠佳、培养基成本高昂、规模化生产难度大等问题。

不过,新加坡国立大学的 Hanry Yu 研究团队,对150张肉品图像进行迁移学习训练,开发了准确率达 86.7% 的 AI 图像识别模型(ResNet-18),筛选发现菠萝蜜最具类似肉的纹理。因此,以菠萝蜜为原料开发可食用支架,成功支持高密度细胞培养,提升消费者对细胞肉的接受度大约8%。

“从技术赋能角度,可以把替代蛋白分为植物基蛋白、发酵蛋白、细胞培养肉三类,而AI技术能够赋能全产业链。”谷孚咨询表示,AI 技术可以从作物表征与优化、原材料优化到挤压、剪切力等生产工艺,助力植物基蛋白产品研发;从菌株筛选、投料、发酵罐、分离提纯各环节改良发酵蛋白产品;从细胞建系、培养基、支架、生物反应器,为细胞培养肉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今年7月,周子未来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上便发表了一篇名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悬浮培养猪细胞成脂分化程度评估方法》论文,阐述了AI在细胞肉培育环节的作用。

论文提到,基于细胞培养的脂肪细胞分化是生产细胞培养肉的关键步骤,传统上依赖于通过荧光染色图像分析或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定量评估。然而,染色方法依赖人工计数,导致耗时且可能存在观察者偏差。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分化诱导因子筛选过程中也可能既耗时又费力。因此,行业需要一种更快、更直观且准确的评估技术。

“通过将高通量技术与深度学习相结合,我们对猪悬浮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捕获的明场图像进行了分析。基于现有的细胞分化方案,快速收集了高通量明场图像,并开发了一种深度学习模型来评估这些图像中的成脂分化程度。凭借单摇瓶和多摇瓶的相互验证,该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论文透露,它可以通过在 96 孔板中接种 12 个孔来确定样品的成脂分化程度,从而能够准确区分不同分化水平的样品。这种方法能够建立一个整合高通量筛选和深度学习的应用,并帮助团队在可食用脂肪酸和蛋白质的快速筛选中,发现花生四烯酸(100 微摩尔)潜在的促进成脂分化的能力。

据悉,脂肪是影响肉类感官特性的重要成分,而细胞的成脂分化是生产培养脂肪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立高效的细胞成脂分化机制,对大规模生产安全可食用的细胞合成脂肪至关重要。

工艺优化让质量更精准,监管明确态度和商业转化路径逐渐清晰,使替代蛋白产业在经历波折后,再次焕发新生机。

林辰/文

徐楠/编辑

相关文章

伴随个别植物肉概念股市值走低、植物肉创业单元被出售,植物蛋白行业一度遭遇了商业化低迷的质疑。但星期零持续拓展零售渠道,ALL G拿下多个原料商的牛源乳铁蛋白订单,以及β-乳球蛋白(发酵法)在多国获批监管准入的消息,让替代蛋白的前景又有了新生机。尤以AI技术提供了解决植物基蛋白口感风味欠佳、细胞培养肉

2025-09-08 16:12:00

现场展示的数字孪生智慧矿山系统。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秦思思)9月6日,重庆大学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弘深科创研讨会,向外界推介此次参加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18项重大科技成果。这些成果涵盖新型储能、智慧医疗、智能感知、智联汽车等多个前沿领域。近年来,在

2025-09-07 00:13:00

红星资本局9月3日消息,罗马仕品牌充电宝起火等事件后续影响还在发酵,这次波及的是罗马仕的供应商。9月2日晚间,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翼科技”,002369.SZ)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卓翼智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翼智造”)针对江门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他五家公司在承揽合

2025-09-03 19:44:00

9月2日晚间,中国石油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石油集团拟通过国有股份划转方式将其持有的公司541,202,377股(5.41亿股)A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30%)无偿划转给中国移动集团。公告显示,本次划转前,中国石油集团直接持有公司82.46%股份;划转后其持股比例降至82.17%,仍为公司控股

2025-09-03 00:01: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穆砚8月29日晚间,苏宁环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环球”或“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9.34亿元,同比下降28.67%;归母净利润为1.37亿元,同比下降45.5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7亿元,同比下降45.43%;基本每股收益0

2025-08-31 1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