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广东省乐昌市三溪镇连绵起伏的山丘,新栽的紫... 【更多】
中国台湾网3月25日讯 3月21日,2025年辽宁... 【更多】
近日珠海市教育局发布公告就《珠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更多】
日前,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印发了新编修的《军事体育训... 【更多】
轻点鼠标,案卷材料瞬间被AI拆解为法律要素,证据材... 【更多】
日前,龙里县谷脚镇开展主题为“书香润心·阅见未来”... 【更多】
5月4日,由保利长大承建的中山东环高速公路北延线桂... 【更多】
五一假期期间,济南水帘峡景区迎来了一场传统文化盛宴... 【更多】
【亚行:到2030年对粮食安全的支持将达400亿美... 【更多】
“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高校不断拓宽思政育人阵地,强调打破传统思政课的局限,善用“大思政课”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格局。在育人过程中厚植工匠精神,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后备人才。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治校基本方略,秉持“善用‘大思政课’培育工匠精神”的育人理念,革新培育工匠精神的教学范式,建设富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拓展弘扬工匠文化的载体平台,检验践行工匠精神的育人成效,打造了具有工匠底色、职教特色的高职“大思政课”育人生态,构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匠心机电”育人新格局,有效增强了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校之要者”的使命担当,引领学生践行“铸匠魂、厚匠德、精匠技、砺匠行”的中心任务,努力成长为让党放心、为校争光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
统筹校内与校外:构建“时时受教育”的“大课堂”
针对传统思政课堂培育工匠精神存在育人空间有限与布局狭小的问题,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好思政课主导、专业课协同、社会课堂延伸、“第二课堂”与“空中课堂”补充的“五大课堂”阵地,在培育工匠精神上形成“主渠道”与“一段渠”协同的集聚效应,构建“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工匠精神“大课堂”。
思政课堂专题式融入,增设校本特色思政课“工匠精神实践与养成”,联合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郑志明大国工匠工作室”编写配套教材,教学供给凸显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技能文化;专业课堂项目化融入,在项目化教学的目标设定和内容设计中有机融入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引领;社会课堂体验化融入,带领学生进企业、进车间、进场馆、进乡村,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加深对工匠精神的体悟,增进弘扬工匠精神的实践认同;“第二课堂”活动化融入,依托课外竞赛、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培育涵养工匠精神所需的专业能力、职业态度与人文素养;“空中课堂”数字化融入,开发“工匠精神大课堂”系列微课,推进线上思政与线下思政协同育人。“五大课堂”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构成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知、情、意、行”育人闭环。
聚合人师与经师:建强“素质高本领硬”的“大师资”
针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力量有限、影响有限的堵点问题,学校坚持开门办课,集聚“校—政—行—企”力量,量质兼顾,配齐建强一支以思政课教师为“先锋军”,辅导员班主任为“协同军”,专业课教师、工匠劳模、企业精英、党政干部、优秀校友为“生力军”的工匠型师资队伍,以“人师”的人格风范、“经师”的专业素养浸润带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塑造。
校内培养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依托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自治区级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有计划和有步骤地运用教学练兵、师资培训、专题研修等多种形式,引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将工匠精神与“四有”好老师养成结合起来,锻造对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育人工作、社会服务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精进职业技能,提高育人水平。打造一支以教育部教指委专家、自治区教学名师、教学科研新星为主体的教师队伍,以身作则践行工匠精神,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校外引进工匠精神的示范者。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建立引进高级人才绿色通道,以行业内人才柔性引进、工匠大师特聘、技术能手兼职等多种方式集聚优质师资。构建多元力量参与思政课教学长效机制,专业课教师、社会导师与思政课教师一同参与课堂建构,开展“双师同堂”或“多师同堂”协同教学。常态化举办“院士工匠进校园”“匠心铸魂大讲堂”品牌活动,发挥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技能大师、非遗传承人的领头雁作用,盘活优秀校友的榜样带动作用,激发学生匠心筑梦的内生动力。
贯通学理与学技:建设“做中学,学中做”的“大平台”
针对工匠精神理论内化与技能养成“两张皮”问题,学院依托课赛融通、产教融合等职教改革,开辟理实衔接、育训结合的育人新路径,建设学习成果评比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实习实训平台、团学活动平台等四大实践教育载体,构建“主渠道+多平台”全面育人机制,建设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的“大思政课”实践课程体系,在理论学习中融入技能养成,在技能训练中加强思想引领,在实践历练中锤炼品格品行。
学院积极协同“校—政—行—企—社”合作共建13大类、34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品牌。用活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大师资”带领学生参与工匠精神课题调研、走访劳模工匠、参观劳模工匠展馆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20多场次的体验式教学。跨校协同开发350多堂“行走的思政课”示范课,带领学生在生产生活一线体悟、践行工匠精神。学生在实践调研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通过参与“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评选活动等方式固化成果,扩大弘扬工匠精神的朋辈教育效应。
覆盖育人与育才:创新“数智赋能增值”的“大评价”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推动“大思政课”育人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针对评学要素离散化与评价体系不完整的难点问题,学院对标“铸匠魂、厚匠德、精匠技、笃匠行”培养目标,积极探索课前诊断性评价、课中形成性评价、课后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的三维评价体系,构建起以“课前三查—课上三看—课后三评”为基础架构,“基础素养—专业应用—实践创新—社会服务”四层递进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工匠精神教育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在开课前,通过问卷调查、知识测验等方式开展“摸底评价”,精准识别每个学生的思想基础和技能短板;课堂教学中,实时观察学生的参与活跃度、案例讨论质量、团队协作效果,形成过程性评价档案;课程结束后,除了传统考核,更着重考查学生将思政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能力,如观察学生主动参与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使用简易式百分等级成长模型设立“分区增值”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精进技术技能、技能学以致用、综合素养提升的学习成效。依靠智慧课堂平台提供的实时跟踪和记录功能,为改进学生学习提供全面而客观的数据支持,依托实际学习行为数据,使学生学习评价更全面、科学、精细。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是不断坚定信仰信念,以信念开山劈路,唯信仰砥砺歌行。学院昂首阔步、信心十足,在更高层次上谋划与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教师报》2025年03月26日第15版
作者:韦文荣 林子琳 黄 坚
日前,龙里县谷脚镇开展主题为“书香润心·阅见未来”的文明实践活动。活动首先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传二人讲”活动,理论宣讲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意义,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及实际案例,分享了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以
王玉,石油化工行业重点技能人才,现任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炼油二部催化区工程师,担任中国石油青年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也是兰州石化公司百名青年技术骨干,是兰州石化公司史上最年轻的全国技能大赛“金牌冠军”与“全国技术能手”,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甘肃省技术能手”等荣誉。在一次生产任务
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假期首日,省委书记刘宁在郑州市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值班人员和一线劳动者,检查节日期间值班值守、安全生产、防汛备汛等工作,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问候,希望大家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谱写中国式现代
4月30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鞍钢股份炼铁总厂与孟泰小学携手开展“传承劳模精神 共筑劳动之美”“五一”联合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弘扬孟泰精神、鞍钢精神为宗旨,通过校企联动的春耕实践,引导青年一代深刻领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内涵。活动现场,鞍钢股份炼铁总厂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凯、邓琳子)“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4月28日晚,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运动场里歌声嘹亮、激情澎湃,2025年“五·四”文化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五四薪火燃·红歌咏初心”红歌赛举行,全校师生代表7000余人共襄盛会。来自全校6个学院的12支参赛队伍以昂扬姿态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