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8天造一颗卫星!这个速度你敢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20:16:00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化时间工作室】

量产速度提升10倍,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制造周期缩短至28天……位于浙江台州的吉利卫星超级工厂,以“智造”赋能卫星制造,推动商业卫星批量化生产。

传统的卫星制造方式,需要数百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协作,从设计、制造、组装到最终测试,整个过程一般需要1—2年。吉利卫星超级工厂所属的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勇介绍,利用自动化技术,车间团队仅需30人左右,生产一颗卫星最快只要28天,工厂年产能力达到500颗。工厂有智能网络系统,让设计、研发、生产、测试和运行卫星等各环节“串珠成链”、协调推进,卫星生产变得更高效。

生产车间里,工程师通过控制面板设定好参数,智能运输机器人将卫星结构蜂窝板运送至分装生产线……经过60多道总装工序,各个功能不同的卫星单机才能被合装成整星。在总装车间内,机械臂依据设定好的程序,精准地将1600余颗螺钉安装到一颗100公斤级的卫星上,误差控制在0.01毫米以内。

“主要靠人工智能来帮忙。”刘勇说,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智能质检系统可实时监控卫星的生产过程,自动识别微小瑕疵或潜在问题,并将卫星在轨数据与工厂制造数据进行比对与处理,以保证批量化生产的可靠性。

完成总装后,卫星还要通过一系列“严格考试”,确保能适应太空的极端环境:光照测试区内,模拟在轨运行时吸收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热真空试验舱中,经受零下180摄氏度至100摄氏度的温差考验;电磁兼容试验室里,模拟太空环境检验卫星的通信与抗干扰能力……

该工厂生产的卫星属于低轨卫星,在支持应急通信、海事通信以及航空数据需求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我国商业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多重挑战,快速量产卫星是抢占低轨空间的轨道和频率资源的关键。“随着卫星应用的需求增大,卫星的规模化生产和技术的创新突破,将有效提升我国在全球航天领域的竞争力。”刘勇说。

泮永翔参与采写)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5.4.8 第11版

人民日报记者 窦瀚洋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化时间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5月4日,话题#马丽 不要去干涉我们的生活#冲上微博热搜第一。5月3日,演员马丽长沙为新电影路演时现场落泪,她透露已经跑了很久路演,很久没有见到孩子了,不为别的就是真诚。在与长沙站的观众互动时,马丽突然情绪崩溃,流着泪讲述了自己和老公、沈腾与太太这两家人所遭受的长达10年的网暴

2025-05-04 17:16: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始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开启越来越多的人机协作新方式。在广交会的玩具展区,不少玩具企业将人工智能与制造美学相结合。总台记者 成颖杰:这家来自“中国潮玩之都”东莞的玩具企业,今年结合时下流行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一款AI毛绒玩具,使用搪胶脸的

2025-05-04 09:05:00

医者仁心。视觉中国|图香港每年的中学生毕业文凭试(DSE),总会出几个状元或超级状元,在媒体上给宣扬得沸沸腾腾,问他们大学要选修什么科系,十之八九都说要专攻医科,学成后以悬壶济世、服务社群为目标。诚然,在各行各业之中,从医的确是受人尊重的选择。很多父母为了笃信“赢在起跑线“的神话,一早就悉心培养孩子

2025-05-02 02:00:00

上海徐汇区日前发布六大“人工智能+城市治理”场景,并启动五大赛道揭榜挂帅计划。上海铁塔创新研发“电安哨卫”集中充电管理平台,作为“量子城市”治理解决方案在活动中亮相。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在上海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群体中使用广泛。但在实现信息化管理前,充换电设施的安装情况、居民使用情况、运行期设备状态以

2025-04-30 17:16:00

4月28日上午,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蓝鲸号”下水。可潜无人艇是将水面高速艇与水下潜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船型。“蓝鲸号”无人艇长11米、排水量12吨,水面航速高达30—40节,水面续航可达数百公里,可实现数十米深的下潜和水下航行,能在水下静态悬浮一个多月,随时响应突发任务。据介绍,“蓝鲸号”可用于气

2025-04-29 09: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