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广东省乐昌市三溪镇连绵起伏的山丘,新栽的紫... 【更多】
中国台湾网3月25日讯 3月21日,2025年辽宁... 【更多】
近日珠海市教育局发布公告就《珠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更多】
日前,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印发了新编修的《军事体育训... 【更多】
轻点鼠标,案卷材料瞬间被AI拆解为法律要素,证据材... 【更多】
观点网讯:7月28日,中国移动与曙光存储在中国联合... 【更多】
编者按:三湘四水,岂止一面。湖湘大地的版图上,每座... 【更多】
夏秋季节,蚊子不仅扰人清梦,还可能传播登革热和基孔... 【更多】
优化公交线网结构,提升公共交通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 【更多】
当前,全国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极端天气频... 【更多】
潮新闻
从美食美景到日常学习工作,如今,在社交平台发图分享生活点滴成为不少人的习惯。你能想象吗?当你在某社交平台晒出一组海边落日图片后,不久后或许将有不同的陌生人使用着这同一张图分享生活动态,这并非巧合,而是一场社交“异变”现象——用户分享在社交平台的生活图片,正在成为商家用来交易牟利的“商品”。
“只需花费0.1元,就能买到上千张不同场景的实况Live图。”日前,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有商家挂出售卖Live图的商品链接,这些打包的图片价格不一,有0.1元即可“解锁”的2000张日常生活照,也有5元带走的精致欧美旅行记忆,照片场景之多让人眼花缭乱。这些图从何而来?谁在购买这些照片?记者调查发现,其中部分实况图来自社交平台用户公开发表的图片。
实况图被打包在电商平台上售卖
实况图背后的流量生意
不到10元“畅游”全球各地
所谓Live图,即实况照片,与普通静态照片相比,Live图相当于2-3秒的简短视频,可记录下拍照瞬间的动态画面和声音,更具真实与鲜活感,因而成为不少用户发在社交平台上的选择。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Live图”关键词后,页面随即跳出各类价格不一的“商品”,价格从0.1元到10元不等,这些商品的封面图多为密密麻麻的拼接图片,商品名则带上“朋友圈”“起号”“旅游风景”等标签,销量少则几件,多则上千,并标明将持续更新。
从商品封面看,价格较低的实况图覆盖随手拍的日常风景、生活图及名车名包等奢侈品,涉及外卖、运动、买药、旅行等场景,通常按3000或5000张打包售卖,几元的图则多为特定主题,质量看起来更为“精致”,如上海、重庆及伦敦、洛杉矶等特定城市风景图,打包照片数量则在百张左右。
记者搜索发现,类似“商品”在多个电商平台以及社交平台均有售卖,在某二手平台,还有用户按单张图3元进行售卖,并特别标注“有声音”。
这些图片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记者通过两家电商平台尝试购买了6家不同商铺售卖的图片,价格分别为0.1元、5.9元、6.33元以及3家0.12元,下单后,店铺均自动发来一个网盘链接。6家“商品”中,只有5.9元明确标有“英国”主题的照片不同,其余5家图片高度雷同,覆盖多类社交场景,既有海边、日落等旅行风景图,也有滑雪、吃饭等日常生活图,还有药品、名车等特定场景,甚至出现了个人身影乃至露脸照。
两家标价不同的商家向记者发来类似图片的网盘链接
商品图片从何而来?记者询问了多家店铺,不少为智能客服未能回复,回复的商家则表示“有渠道”“有专门老师收集”,当记者追问是否会重合及有版权纠纷时,有商家坦言会有重合,商品已经卖了100多人,也有商家面对版权则称,“不露脸哪来的版权”。在二手平台,有卖家则在商品信息上直接标注“文件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版权人所有”等。
谁在买这些照片?从卖家描述和商品评价中记者发现,实况图的买家大致分为几类,一类用户购买后用来“装饰”朋友圈和社交平台,花费几毛钱即可展示自己的“精致”生活,一类则是自媒体博主及商家为“起号”等目的购买,如用来剪辑有声小说的配图等,还有一类则是买家应付查岗等特定场景而购买,比如生病请假买药等。
素人生活图被公开售卖
“买来的生活”是否涉嫌侵权?
尽管多个商家对图片来源保持沉默,但记者通过识图对比发现,购买来的图片中,有不少源自社交平台素人用户公开发表图,甚至包含了个人不露脸的身影,记者随机询问3位照片的发布者,用户表示照片没有授权或售卖出去。
“已经有其他姐妹私信我被盗图了,但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找不到源头。”循着一张写有名字的订婚现场图,记者找到了照片原作者刘女士。对自己的订婚图被作为商品售卖,刘女士也十分惊讶,她告诉记者,图片是自己去年7月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并未授权给商家,但最近发现有不同店铺在售卖这些图,她曾找到商家询问情况,但没有获得有效回应。“带有我们名字的、写字的图也偷,问了商家也不承认,说没有,基本上卖这种照片的都有了,删不完了。”对于盗图者的行为和动机,刘女士无奈的同时又感到匪夷所思。
刘女士询问售卖照片的店铺客服,未获有效回应受访者供图
大数据时代,当“精致人设”成为社交“货币”,用户的隐私正被当成“流量生意”售卖,这条盗图产业链是否涉及侵权?
“未经授权售卖他人图片,可能涉嫌构成著作权、肖像权以及个人信息侵权。”浙江子城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孙晓龙告诉记者,盗图产业链可能涉及三重侵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第十条及第五十二条规定,摄影作品享有著作权,包括发行、复制权等,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使用其作品的,需要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责任。此外,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如露脸照的,涉嫌侵犯肖像权,权利人可要求停止使用、赔偿等。若照片包含可识别身份的信息如人脸、定位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还可能侵犯个人信息权益。
孙晓龙解释,未露脸的生活照因无法识别特定自然人,售卖商家可能仅涉及著作权侵权,但如果露脸则涉及到肖像权,若照片包含医疗记录等隐私场景,还可能涉及隐私权、人格权侵权进而加重责任,赔偿金额也将更高。
那么,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使用后,是否涉嫌侵权?“根据应用场景,消费者在主观无过错时,可能不承担赔偿责任,但需停止使用比如删除图片。”孙晓龙表示,但若是商家、博主购买图片用以商业引流,可能会被认定为“应知侵权”,或将承担连带赔偿,明知或应知图片侵权仍使用的,则将构成共同侵权,需承担停止侵害、赔偿等责任。
电商平台是否需对盗图行为负有监管责任?“若平台未采取必要措施,比如删除侵权链接等,可能承担连带责任。”他表示,不过平台通常享有“避风港”原则保护,需权利人投诉后未处理才担责,比如此前有类似盗图售卖案件发生时,法院多判决卖家赔偿,平台在及时下架后一般不担责。
孙晓龙建议,面对盗图行为,权利人即图片原作者可向平台投诉要求立即下架商品,或起诉卖家索赔,此外,消费者也应避免使用来源不明图片,降低法律风险。
记者 陈雷
原稿点击>>
几毛钱可买3000多张实况图?警惕“你的生活”可能已被上架-重庆日报
观点网讯:7月28日,中国移动与曙光存储在中国联合启动国内首个智能存力跨域调度平台,旨在为先进存力中心高效运营及AI技术落地提供核心支撑。该平台作为国内首个存力智能调度方案正式落地,定位为存力中心的"中枢神经",深度融合异构资源调度与AI应用场景需求。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27日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提升网络消费质效等提出9方面23条举措。根据《方案》,相关部门将强化财政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展订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业务,加大农产品营销促销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消费与餐饮消费、文旅消费、体育消
福州消费者选购手机壳。记者 沐方婷 摄手机已成为生活必需品,作为“贴身伴侣”的手机壳也从配套工具变成年轻人握在手心的时尚单品。近日,“手机壳有毒”相关话题引起广泛关注。有消费者反映,部分廉价手机壳会散发刺鼻塑料味,尤其在手机发热时气味更浓,可能是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超标的信号。消费者应如何甄别和选购手
每经记者:张韵 黄海 朱成祥 每经编辑:董兴生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在上海隆重开幕。“数字智能是否会取代生物智能?”大会主论坛上,AI教父杰弗里·辛顿翻开了AI之问的新篇章。技术进化之外,更切实的问题是:AI能否真正嵌入产业与社会,
圆牧资本绿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 7 月 18 日发布的公告中正式宣布,线上品牌 “绿芯” 将于 2025 年 7 月 20 日正式启动内测。本次内测将采用限量用户邀请制,通过实际应用场景收集用户反馈,持续优化平台功能与服务体验,为后续全面上线做好充分准备。在全球能源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绿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