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棚种三茬 富了一村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6:00:00    

万物复苏的季节,榆树市弓棚镇十三号村的大棚里早已绿意盎然。30栋阳光棚内,花卉育苗正旺,一排排花罐铺满棚内,生机勃勃。村民朱亚波站在温室门口,望着这片自己打拼了二十年的产业,心里充满干劲。

“再过两个月,这些花就能上市,到时候大棚空出来,就能种上瓜果蔬菜,一年三茬,棚里从不‘闲’着。”朱亚波笑着说。从2005年开始种植花卉,她从最初的4000棵苗木做起,如今已发展到50万棵,形成了集花卉和果蔬种植于一体的高效轮作模式,并带动全村增收。

早年间,朱亚波也经历过不少挫折,她种过西瓜、养过鸡,都因市场和技术原因导致亏损。直到她转向花卉栽培,才摸索出一条稳定的增收路子。“单靠种植花卉,虽然收益高,但时间短,大棚闲置时间长,所以我们试着花卉采收后种植果蔬,结果效益翻倍。”她介绍道,如今,村民纷纷效仿,形成了“一棚三茬”的轮作模式。

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朱亚波还将棚膜种植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她定期为村民开展培训,教授育苗、病虫害防治等实用知识,让160多户村民掌握了温室种植技术,每个家庭年增收四五万元。今年,她计划增加培训频次,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

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第三部分提出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朱亚波的探索一一“扣题”,让村里更多农民享受到产业增值收益。

在朱亚波的带动下,村里开启了订单农业模式。“今年种植茄子、螺丝椒,现在苗已经育上了。”她介绍道。去年,茄子和辣椒的市场价格不错,订单模式让种植更有保障,村民的收入也更稳定。

如今,大棚已成为村里的“就业工厂”,拓宽了增收渠道,常年吸纳100多人务工,季节性用工超过150人。村民郝晓春原本在外地打零工,如今在大棚里从事除草浇水的工作,一年收入不比外出务工少。“离家近,还能照顾老人孩子,真是两全其美。”郝晓春满足地说。


来源:长春日报

相关文章

提要: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正从“单腿跳”转向“两条腿走路”,通过开拓国内市场来对冲国际贸易风险。然而,这一转型并非简单地将出口产品转向内销——国内外市场在消费习惯、产品标准和渠道特点上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必须进行系统性创新。 今年2月以来,美国对华关税不断加码,冲击着全球贸易市场。在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

2025-05-03 19:33:00

来源:农民日报 图为当地村民忙着采收蔬果供应市场。钟伟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梁嘉伟 摄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骥村镇乌下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村民40余亩土地,建成76个高标准蔬果大棚种植蔬果,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2025-04-28 10:21:00

4月的永昌县春暖花开、微风拂面,东寨镇双桥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一派热闹景象。只见一朵朵褐色的“小伞”破土而出,在温暖的大棚中释放着生命的活力。工人们穿梭其间,正忙着采收这春天的美味。原产自云南、贵州深山的羊肚菌属于高端菇,号称“菌菇王”,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羊肚菌能在永昌县成功种植,得益于种植户

2025-04-23 09:51:00

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19日讯(通讯员 张成恩)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日前,黄山馆镇开展垃圾分类进村宣传活动,通过知识宣讲和互动交流,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同营造整洁宜居的村居环境。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向村民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2025-04-20 17:44:00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8日讯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东营市垦利区创新探索“农业 +”发展模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生机。垦利区垦利街道黄河廊道慢生活体验区核心村庄七村,现在正为五一假期忙碌筹备着。星空露营区、烧烤摊位、研学基地等特色项目紧锣密鼓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正徐徐展

2025-04-18 2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