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果树林结出“致富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2:55:00    

乌鲁木齐市永丰镇永盛村,村民张德新赶着“杏福鸡群”,准备喂食。(7月4日摄)(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新疆网讯(记者盖煜)7月22日,乌鲁木齐永丰镇永盛村1800亩杏林里飘着甜香,林下的“杏福鸡”扑棱着翅膀啄食落果,木屋旁的小溪边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这片曾经的荒地,如今成了村民的“聚宝盆”。

“张德新,你这鸡喂得油光水滑。”当日12时许,永盛村党支部委员蒋文新走进杏林,59岁的张德新正给鸡群添食,他一边喂食一边回应:“可不是嘛,这些鸡吃苜蓿、啄土豆,饿了就吃地上的杏子,一天到晚在林子里跑,肉紧实着呢!”

张德新是永盛村村民,因患有肢体残疾,无法干太重的农活,也不方便外出打工,之前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村里开始发展林下经济后,张德新就把家里的7亩地包出去了,跟着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杏林里打工,主要负责喂鸡、看护园子,每个月有了3500元的固定收入,吃住也不用掏钱。

永盛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之初,村民们谁也想不到,那片只能种点畜牧草的荒地,会变成现在绵延1800亩的“黄金林”。

2019年,合作社在1800亩地栽下了6万多棵果树,其中杏树占比55%,其余45%为西梅、香妃海棠等。2024年,合作社在林下试养黑脚鸡,因为吃的是天然食材,被村民亲切唤作“杏福鸡”。

今年,杏林首次进入盛果期,30吨杏子能带来七八十万元的产值,再加上“树上结果、林下生金”的巧思助力,预计全年能售出1万只黑脚鸡,利润差不多有二三十万元。

合作社还在杏林里开辟出一处“杏”福农场,建了10座小木屋,打造了一处水系景观,成功转型为避暑胜地,市民和游客结伴而来。

蒋文新说,他们还将继续扩大规模,目前已经引进了大白鹅、鸵鸟、牛、火鸡,后期计划引进鸽子、兔子、羊驼等动物,打造一处林下动物园。

发展林下经济后,腰包鼓起来的不只是合作社,全村1700户村民都是股东,今年年底每户预计能分红500元。另外,13位村民被聘用成了“上班族”,除草、摘杏、管园子,一天160元工资稳稳当当。

同样因发展林下经济结出“致富果”的还有昌吉市三工镇三工滩生态林,200亩桑树下5200只鸡鹅悠闲觅食,黑公鸡、珍珠鸡啄食桑葚,土鹅、三花鹅吃着艾草,形成“以林养禽、以禽育林”的循环。

“鸡肉品质高,一只鸡利润在35元至40元,今年能挣18万元至20万元。”三工滩“林下养殖”试点项目负责人王大利算起账来底气十足。

从永盛村的“杏福鸡”到三工滩的“桑葚禽”,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正用生态循环理念激活乡村资源。

从荒地到宝地,从闲赋到增收,在新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哈密市伊州区以现有人工种植红柳、梭梭为基础,建设大芸种植新技术产业基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英吾斯塘乡吐排吾斯塘村的红枣地,规模化发展林下养殖、种植及林间套种产业;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塔木托格拉克乡英艾日克村打造林下生态养殖场,鸡、鸭、鹅在林间觅食……

天山南北一个个林下经济发展实例中,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那就是把土地当宝贝、让资源变资产、让村民成股东。

相关文章

古劳水乡的清晨,薄雾轻笼升平河道,水汽氤氲。沿线的双桥村码头上,游船静静停靠,等待游客的到来。迎着朝阳,黄德清带着团队穿行在古朴的村落间,脚下青石板路蜿蜒伸展,通向各个兴村文旅项目施工现场。3年前,这支集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创业团队把在上海、长沙、深圳的办公室搬到乡村,以“新村民”的身份加入开

2025-08-30 10:15:00

许建胜在村民家中走访。  村里人眼瞅着长大的“小伢子”回来当“村官”了。这个暑假,肥东县牌坊乡兴庙社区来了个“00后”“暑期村官”——许建胜,他是安徽科技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大三学生,也是土生土长的兴庙人,这个夏天,他还是村里的“政务实习生”。  深入村组、走上地头,在为期一个月的政务实践中,许建胜重新

2025-08-14 08:35:00

仲夏之际,万物竞秀。漫步在星火塬上,步步皆景、处处如画。从环境整治到设施完善,从产业培育到风貌提升,星火乡正以实干之笔,描绘出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今年以来,星火乡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成效的关键举措。以“四季攻势” 为抓手,严格落实环境卫生 “211”

2025-07-27 17:46:00

乌鲁木齐市永丰镇永盛村,村民张德新赶着“杏福鸡群”,准备喂食。(7月4日摄)(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新疆网讯(记者盖煜)7月22日,乌鲁木齐永丰镇永盛村1800亩杏林里飘着甜香,林下的“杏福鸡”扑棱着翅膀啄食落果,木屋旁的小溪边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这片曾经的荒地,如今成了村民的“聚宝盆”。“张德新,

2025-07-23 12:55:00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刘建平、李浩)7月15日,在湖北省通城县药姑林场的茂密林间,林农正查看勾藤等中药材长势。这片被誉为“江南天然药库”的青山,如今正通过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地处北纬29°黄金纬度的通城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子。始建于1

2025-07-16 1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