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应对大事发生,央国企加速重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5:20:00    

应对大事发生,央国企加速重组!


| 环球通信| @好5G |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一、新一轮央企加速重组!

央企层面,2015年合并6对12户央企,2016年整合5对19户,2017年国家电投与神华集团合并诞生“1.8万亿资产巨无霸”,截至2024年,央企数量从117家锐减至98家,资产总额突破91.4万亿元。地方国企方面,重组也是近几年的主旋律。

在过去的2024年,也是国企整合重组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有十个典型案例:

进入,2025年,央国企的合并依然处于加速阶段。

年初,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披露正在筹划重组事项;与此同时,央地整合也在积极推进,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正筹划战略整合。

近日,在2024年业绩沟通会上,东风集团股份管理层透露,公司与长安汽车的整合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且控股股东正在筹划对长安旗下的汽车板块进行重组。从行业角度来看,东风与长安的重组若能成功落地,将诞生一个年销量超过500万辆的超级汽车航母国家队,有望重塑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二、为什么央国企进入一个合并的高峰?

这一轮央国企合并潮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实现“做大做强”,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

曾经我们为了提高央国企的市场竞争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分拆过很多央国企。如今重新进行重组合并,其实也是为了提高竞争力,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央对资源的管控和调度能力。

而且部分央国企仍然存在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如国家审计署去年对33户中央企业的重点审计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大而不强、过度竞争和功能分散等。因此,加速推进央国企重组成为必然选择,目的是重新整合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执行国家战略任务,真正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

尤其是在贸易战背景下,做大做强防内卷也是必然的选择。只有加速推进央国企重组,重新整合央国企资源,提升核心功能,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也许,内卷控不住,行业价值受损严重导致失去竞争力的也会被重组。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中国中车的成立。十年前,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通过换股吸收的方式合并成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这次合并不仅解决了两家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问题,而且形成了规模效应,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如今,中国中车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之一,其产品和服务已经远销至多个国家和地区。除此之外,中国中车还成功将高铁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比如风力发电、储能设备以及汽车减振及轻量化材料等。这种跨界发展策略使得中国中车能够在保持原有业务优势的同时开拓新的增长点。

这就是通过合并做大做强,然后集中力量办大事。


可以预见,2025年央国企的并购重组大潮会愈演愈烈。

- END -

以 草 根 记 录 通 信 时 代

作者@好5G :资深分析师|特约撰稿人|新媒体专栏作者|手机评测专家

相关文章

极目新闻记者 何佳仪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17—18日在深圳举办。在“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与投资”主题讨论环节,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胡晓炼发表了深刻见解。胡晓炼指出,当前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最重要的事件是关税问题,美国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旨在减少贸易逆差、增加

2025-05-18 09:39:00

5月14日,关于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WTT世界乒联主席、中国乒协原主席刘国梁的不实内容突然在互联网传播,引发大量关注。中国乒协秘书长何潇表示:“目前中国乒乓球队正在卡塔尔多哈进行适应性训练,全力准备即将开幕的世乒赛。我们在前方也注意到这则海外互联网不实信息倒灌所引发的舆情。在世乒赛即将开赛之际以及国

2025-05-14 22:21:00

日本车企,陷入困境!5月13日,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公布的财报显示,2024财年第四财季净利润为305.7亿日元,同比暴跌87%。本田汽车表示,美国加征关税以及日元走强等因素,将给公司带来近30亿美元的损失,该公司预计,2025财年营业利润将下降59%至5000亿日元。周二美股盘前,本田汽车

2025-05-13 20:32:00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记者刘杨、袁睿)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13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主持会议,拉共体各成员国外长及代表、地区组织负责人等参加。王毅表示,今天上午,习近平主席在本次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方愿同拉方携手启动五大工程,共谋发展

2025-05-13 20:20:00

5月12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探讨国际秩序与中塞友谊。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提到,塞尔维亚是中国在欧洲的一个“铁杆”朋友,北约和西方非常不高兴。但同时,塞尔维亚所处地理位置又被北约国家所包围,塞尔维亚绝大部分的防空系统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的苏式装备。2022年4月9日起,中国运

2025-05-13 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