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同济大学创新构建近视防控与医学人才培养融合体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8:14:00    

在近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眼科教育大会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毕燕龙教授作了题为《高校近视防控志愿服务与人才培养体系共建》的专题报告,系统阐述“近视防控耦合人才培养”创新解决方案,为破解我国近视防控与医学人才短缺双重难题贡献“同济智慧”。

我国近视问题呈现“低龄化、高度化、普遍化”趋势,数据显示:6至12岁儿童近视前期人群达2000万,高三学生高度近视率超20%,中老年近视相关并发症成致盲首要病因。面对《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提出的防控紧迫性,同济大学积极创新探索,着力构建“近视防控志愿服务+医学人才培养”双体系共建模式,实现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防控的跨越。

毕燕龙介绍,团队利用三大创新维度构筑防控新范式,志愿服务体系全域覆盖,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依托“同瞳明眸工坊”,形成“筛查-科普-干预”全链条服务;开展“光明行”系列义诊,团队累计筛查大学生超5000人次,发现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等异常病例300余例,转诊率达95%;开发短视频、AI数字人科普工具,联动6省7市100余所中小学,覆盖10万余人,通过“石榴籽计划”为云南耿马县1.3万名学生建立眼健康档案,技术帮扶57家基层医院。

同时,毕燕龙教授团队注重医教协同培养复合型人才。国内首创“三元交叉”培养体系,医学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交叉,团队研发的柔性眼用电子器件发表于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期刊,团队开发的AI眼底识别模型准确率达98%,发表于Information Fusion期刊;发布全球首部眼前后节联合手术专家共识,开展7 项创新高度近视新手术方式,惠及500余名复杂眼病患者;与德国科隆大学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培养50 余名具备全球胜任力的青年医师。

毕燕龙告诉记者,创新就需要科技赋能,利用数智化平台赋能生态构建,打造“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眼科新定位。依托同济大学“卓越·星”小程序实现个性化眼健康管理,服务超2 万名师生;联动12 家附属医院、23 家企业建成医研产转化平台,获国家发明专利20项;推出全年龄段爱眼课程,覆盖幼儿园至大学生群体,建立全生命周期防控体系。

目前,该方案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发表高水平论文40 篇,制定2 项行业标准,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150名,志愿服务辐射超20万人。其“高校主导、全域联动、科技驱动”模式已被教育部列为示范案例,相关经验在东南亚部分国家推广。

毕燕龙教授说:“近视防控需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双轨并行。我们通过让医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强化使命担当,在科研攻坚中提升专业素养,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育人闭环”这一创新实践,标志着我国高校在主动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破解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上迈出关键一步。

原标题:《同济大学创新构建近视防控与医学人才培养融合体系》

栏目编辑:郜阳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左妍 通讯员 谢壮丽

相关文章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期。为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部署,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共筑健康环境,现发出如下倡议:各级党组织要积极主动作为,自觉扛起责任。镇街党(工)委要落

2025-07-27 19:20:00

7月23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海省委员会、青海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共青团西宁市委员会、西宁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委员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塔尔镇中心学校举行青海共青团2025年“七彩假期”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  现场,为学生代表发放学习大礼包,号召

2025-07-25 11:29:00

【来源:泰安日报】近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发布《2025年泰安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导农户科学防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杂草,减少因杂草导致的危害损失。近年来,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革、频繁调种以及农机跨区作业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市农田杂草种群变化和群

2025-07-09 11:10:00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蔡艺航 赵凯亮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题,让居民享受更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7月4日,舞阳县中心医院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联合侯集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共同开展“健行河南·科普惠民”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送健康、办实事。活动现场,资深专家团队热情地

2025-07-08 11:28:00

当心脏首席科学家倒在腰椎手术台上,当医学世家的女儿死于术后护理失误 —— 这场本该拯救生命的手术,却成了吞噬天才的深渊。北大医学教授熊卓为的离奇死亡,撕开了医疗体系中被忽视的致命裂缝,也让每个普通人开始颤抖:当手术刀握在 "专业人士" 手中,我们真的安全吗?熊卓为的人生本是教科书级的 "别人家的孩子

2025-06-19 09: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