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金圣华:“仁术”尚可期,“仁心”不可替 | 人来人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02:00:00    

医者仁心。视觉中国|图

香港每年的中学生毕业文凭试(DSE),总会出几个状元或超级状元,在媒体上给宣扬得沸沸腾腾,问他们大学要选修什么科系,十之八九都说要专攻医科,学成后以悬壶济世、服务社群为目标。

诚然,在各行各业之中,从医的确是受人尊重的选择。很多父母为了笃信“赢在起跑线“的神话,一早就悉心培养孩子学习各方面的技能才艺,例如钢琴、芭蕾、溜冰、击剑,甚至多种外语等等,不过到了子女成长后要进入大学的时刻,又往往不让他们选择自己心喜的音乐、戏剧或语文,而坚持要他们选修可以确保学成后衣食无缺的学系,以便将来从事医师、律师、会计师等行业,而这些行业中,往往又以医师最为吃香。

这种观念,在社会上行之已久,根深蒂固,如今,随着AI时代在瞬息间如巨浪般汹涌翻腾、席卷而至,世界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传统行业都面临挑战,一向受人敬重的医学界,又是否会受到冲击呢?

3月28日那天,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举办了一次讲座,邀请中大前校长、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副校长(健康及生命科学)的沈祖尧教授来演讲。当天的题目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医学未来及医生角色”。

沈教授是胃肠学家和肠胃肝脏专科医生,多年来除了医治患者,更积极从事科研工作。他在演讲时首先提出人工智能与人类大脑的区别,例如,前者基于大量数据的掌控,善于“定量优化与匹配”;后者出于经验的积累,善于针对“情景应变”,此外,人工智能在“抽象思维、分析推理、参考资料、尝试与洞察力”等方面比人类优胜;然而人类在“创造力”方面却依然领先。现代医学的发展,固然越来越要依赖AI的协助,凡是技术性的层面,几乎都可以靠AI来判断、来解决,然而沈教授语重心长地指出,“每项先进的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纯粹基于数据来作决策,亦有可能产生偏见,“忽略了人类的价值观和自主性”,而医学的本源,是“以人为本”,着重于“以病人为中心的照顾”,这医患之间一向确认的“黄金标准”,不容忽视,而这一切的基石就是同理心。换言之,这大概就是坊间所谓的“医者父母心”吧!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心目中一名称职的医生,无论是从前、现代或将来,除了医术精湛,还需医德高尚,正所谓德医双馨,“仁心仁术”,缺一不可。

“仁心仁术”(出于《孟子·离娄上》)指的是医者以高超的医术,丹心一片济众生,救死扶伤为己任。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足以取代大部分医疗工作,甚至在断症、开药、治疗、护理各方面都已经超越初级医生了,假如那些面对患者的苦难而麻木不仁的医生,再不改弦易辙,哪怕再资深,假以时日,倒真是大可以 让AI取而代之了。

这就使我想起了两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真实故事。

许多年前,正是自己为工作打拼得风风火火的日子,当时父母健在,虽然他俩已上了年纪,但是为他们雇好菲佣,每星期带他们出去吃饭饮茶,不时打电话问候,就自觉已尽了当儿女的孝心了,繁忙的日程中,从未想到有一天他们会老,他们会病。事实上,两老也从来没有在健康问题上让子女如何担心过,他们既不啰嗦,也不抱怨。妈妈是最能吃苦耐劳的,平生最喜欢说的话是“熬”,腰疼背酸了,“熬”;头昏眼花了,“熬”;伤风咳嗽了,“熬”;总之,凡事只要熬一熬,就一定可以熬过去了。爸爸热爱甜品,吃东西非糖不欢,但从来不爱体检看医生,既不量血压,也不测胆固醇,自己找了几样成药来防身,其中一样就是“银翘解毒片”,这倒是使我想起了远在北京的杨老杨宪益,他嗜酒如命,又从来不信医药,曾经跟黄苗子唱和,写过一首七律,其中有一联云:“久无金屋藏娇念,幸有银翘解毒丸”(杨老的诗集就叫做《银翘集》),看来,老爸和杨老可算是同道中人呢!

就因为这样,虽然父母越来越老迈,我却从未真正担心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是会尽量争取时间出门去游历。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刚外游归来,就接到紧急电话,原来妈妈出事了,她前一晚痛得在床上翻滚,冷汗直流,其实她早就患了胆结石,只是熬着没告诉我而已。情急之下,赶紧送她去养和医院,当值医生说,必须立即安排在第二天开刀摘除胆囊。当晚跟相熟的肝脏专科梁慧仪医生通电话相询,她一听就答道,“传统的摘胆囊手术挺辛苦的,伯母年纪大了,恐怕经受不起,为什么不去试试微创手术呢?”接着,她二话不说,立刻亲自出马,安排一切,我们连夜接母亲出院,十万火急送进了威尔斯亲王医院,第二天就由钟尚志医生以微创手术操刀,记得我在等候手术进行期间,坐在走廊上,由于信任医生,一点也没担忧,还趁空当写了一篇专栏文章。手术非常成功,妈妈身上完全没有伤痕,不久就完全复原了,还很得意地拿着小瓶里的几粒胆石到处给人看,说这是医生像钓鱼一般钓出来的。

2002年,正和一群中大的朋友在上海百乐门观光,忽然收到紧急电话,原来老爸在香港疝气突发,我远在天边,束手无策,这时候,幸而有好友雷兆辉医生同行在侧,于是,急忙请他出面遥控联络威尔斯医院,再由家里小辈送老爸入院检查,暂时稳住了病情。回港后不久,爸爸仍不时小肠气发作,使我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此时他已是九旬老翁了,动手术全身麻醉,可大可小;不动手术又难以痊愈,后果堪虞,最终得知手术将由钟尚志医生操刀,才下了决心。

老爸动手术的那天,我在走廊上等候良久,终于看到他给推出来了,只见病床上躺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嘴巴瘪着,身子缩着,似乎还在索索颤抖,那瘦小的身躯,怎么跟当年上海精武体育会天字第一号的壮年会员竟然是同一人?为何如今看来就像一只榨干的橘子?这时候,周围站着一群医护人员,七手八脚地给他床过床、量血压等,突然,有人说,“啊呀!血压260,太高了,怎么办?”大家面面相觑,神色凝重,有人提出要为老人打针降压,这时候,钟尚志医生进来了,他一看情况就说暂时不要打针,接着提出:首先让老人戴回假牙、穿上自己的睡衣,再换干净的床单。我清楚地记得在众人手忙脚乱中,钟医生气定神闲地亲自动手为老爸换床单。三招过后,他嘱咐再替老爸量血压,一量,奇迹似的立马降了一百多!这时患者与仁医的脸上,都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从以上两桩医疗事件来看,老妈的病患诊断,如今完全可以用AI来取代;老爸的术后护理,却是机器人绝对无法应付裕如、妙手回春的。换言之,至少到目前为止,“仁术”尚可期,“仁心”不可替。

至于未来医生的角色,到底会变得如何?沈祖尧医生提出“共同驾驶”的观念,即医者与AI同舟共济,相辅相成,以期达至长短互补、相得益彰的局面。他总结说:“人工智能不会取代医生,但不使用人工智能的医生将会被取代”。未来医学的发展前景,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金圣华

责编 邢人俨

相关文章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始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开启越来越多的人机协作新方式。在广交会的玩具展区,不少玩具企业将人工智能与制造美学相结合。总台记者 成颖杰:这家来自“中国潮玩之都”东莞的玩具企业,今年结合时下流行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一款AI毛绒玩具,使用搪胶脸的

2025-05-04 09:05:00

医者仁心。视觉中国|图香港每年的中学生毕业文凭试(DSE),总会出几个状元或超级状元,在媒体上给宣扬得沸沸腾腾,问他们大学要选修什么科系,十之八九都说要专攻医科,学成后以悬壶济世、服务社群为目标。诚然,在各行各业之中,从医的确是受人尊重的选择。很多父母为了笃信“赢在起跑线“的神话,一早就悉心培养孩子

2025-05-02 02:00:00

上海徐汇区日前发布六大“人工智能+城市治理”场景,并启动五大赛道揭榜挂帅计划。上海铁塔创新研发“电安哨卫”集中充电管理平台,作为“量子城市”治理解决方案在活动中亮相。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在上海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群体中使用广泛。但在实现信息化管理前,充换电设施的安装情况、居民使用情况、运行期设备状态以

2025-04-30 17:16:00

基层县域,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人口的医疗消费需求。区县级医院,作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环节,担当着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任。县域医共体,通过将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的乡镇卫生院连接起来,更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关键路径。而数坤科技,正在用原创的“数坤坤”多模态医疗健康大模型为

2025-04-30 17:09:00

苹果公司的机器人团队正在从该公司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部门分离出来。这是苹果CEO库克在推动该公司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举措。据业内消息,库克已经将苹果的机器人团队转移至该公司的硬件部门,该部门由苹果高管约翰·特努斯(John Ternus)领导。在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功

2025-04-28 13: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