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广东省乐昌市三溪镇连绵起伏的山丘,新栽的紫... 【更多】
中国台湾网3月25日讯 3月21日,2025年辽宁... 【更多】
近日珠海市教育局发布公告就《珠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更多】
日前,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印发了新编修的《军事体育训... 【更多】
轻点鼠标,案卷材料瞬间被AI拆解为法律要素,证据材... 【更多】
近日,和平大道延长线(工人村路—四环线)双转和平大... 【更多】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自8月1日起,将对自加拿大... 【更多】
中国天气网讯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7月15日18时联... 【更多】
尕海湿地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天鹅尕海则岔国... 【更多】
关于公布锡林郭勒盟2025年盟直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 【更多】
韩金牛表演风火流星
绚烂多姿的风火流星表演
夜色中,风火流星光轨耀眼。 张昊宇 摄
夜幕下的太原古县城灯火通明,一串炽烈的火星骤然划破夜空。58岁的晋源区风火流星艺术研究会会长韩金牛,正舞动着两米长的铁链。铁链两端特制的梨形铁笼中,枣木炭在急速旋转下迸发出耀眼的火花。风助火势,火借风威,铁链在他手中起舞,时而如蛟龙出海,时而如惊鸿照影,引得围观人群阵阵惊叹——这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阳风火流星带来的震撼场景。2008年,这项承载着智慧与勇气的技艺,荣登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形意流辉溯真源
这门融杂技与武术精髓于一体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俗称“火流星”。表演者舞动绳链,使两端燃烧的木炭铁笼在空中疾速飞转。火花四溅飞扬,火借风势愈燃愈烈,表演者仿佛置身于光焰的中心。尤其在沉沉夜色中,那旋转的火光轨迹如群龙当空狂舞,摄人心魄。
它的奠基者是形意拳大师韩荣华。“我祖父当年随曾祖父在祁县温曲经商时,创出了这门绝活。”作为晋阳风火流星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韩金牛轻抚祖传铁笼,讲述着渊源。韩荣华将深厚的形意拳功底与灵动飘逸的“水流星”杂技巧妙融合,创编出“双龙开道”“火龙十八滚”等高难套路。表演者需在铿锵锣鼓声中,于行、站、坐、卧间完成高难动作。铁笼内,燃烧的木炭噼啪炸响,火星如金蛇狂舞,形成“人在火中舞,火随人流转”的惊世奇观。
“选炭讲究得很。”韩金牛指着梨形铁笼强调,“必须用晋源本地的枣木和槐木,燃烧时火星才最密集饱满,每场表演都需持续补充。”铁笼编织更是几近失传的绝技:十三缕细铁丝需经三道铁箍精准固定,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一天也仅能编出一个。粗犷铁笼里,密密编织着对火的敬畏与虔诚祈福。
守艺不辍续薪火
上世纪70年代后,风火流星沉寂30余年,几近失传。2005年,存续命悬一线。“整个晋源只剩下三位七八十岁的老汉会耍,再不传,这门技艺就真断了。”韩金牛回忆时仍心有余悸。正是这一年,他响应政府保护非遗的号召,向晋源区文体局申报了“晋阳风火流星”非遗代表性项目。
从此,韩金牛踏上了与时间赛跑的征程:白天,他全力组织仅存的老艺人们,竭力回忆、抢救复原“火龙缠身”“悟空舞棍”等濒临失传的经典套路;夜晚,他伏案整理祖父韩荣华留下的珍贵武学手稿。他将表演实况、铁笼工艺、选炭标准等详实资料,精心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系统档案。
这份执着终获回响——2006年12月,晋阳风火流星成为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4年,晋源区风火流星艺术研究会成立,为这门古老技艺搭建了新的传承平台。如今会员已达50人,日常研习都在太原古县城的关帝庙里展开。
7月14日,清晨的阳光洒落,27岁的韩嘉悦正带领学员练习“安全流星”——棉布缝制的沙包在空中翻飞。“初学者先用这个练,打到身上不疼。”
作为韩金牛的女儿,韩嘉悦从小在铁笼火星边长大,她深知技艺要“活”下去,必须打破地域限制。她主动邀请短视频博主前来体验。去年5月,“95后”海南姑娘黎九月慕名而来,每日训练长达8小时,手腕磨出血泡仍咬牙坚持。数月后,她带着这项东方绝技,来到了巴黎奥运会前夕的中法文化交流会的舞台。因航空限制无法携带铁笼与炭,黎九月最终选择舞动“安全流星”沙包。舞台上虽无烈焰翻飞,但那刚柔相济的舞姿、行云流水的轨迹,却将风火流星的魂魄展现得淋漓尽致,惊艳了法国观众,赢得满堂喝彩。韩金牛自豪无比:“谁说没有火就不行?咱们的技艺和精气神一样能征服世界!”
如今,韩嘉悦持续用短视频记录训练点滴、揭秘幕后故事,真实展现着传承路上的汗水与喜悦。新增学员中涌现出不少30岁以下的年轻面孔,大家的理由纯粹而有力:“风火流星很酷炫,我们是在学真功夫。”
与此同时,“非遗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晋源区风火流星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任慧琴每周定期在文化馆教授居民动作。“起初大家多为强身健体而来。”任慧琴欣慰地说,“练习风火流星确实好处多:长期坚持能显著增强上肢小肌肉群力量、肌肉弹性,以及脊柱的灵活性、协调性和柔韧性。”接触后,许多学员深深爱上这门技艺。如今,携带便携沙包练习风火流星,已成为晋源街头巷尾一道充满活力的新风景。“风火流星不再仅仅是高台表演的非遗,它已融入百姓日常,真正成为了大家强身健体的好伙伴。”任慧琴感慨。
从乡野社火到世界舞台,从口传心授到数字传播,晋阳风火流星这门承载着民族智慧与勇气的技艺,正在时代的劲风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崭新传奇。2023年中国丹寨非遗周上,它的精彩亮相引人注目;2024年、2025年太原古县城新春灯会,先进的数字投影技术将火流星的轨迹幻化为翱翔的“空中火龙”,照亮了古城的夜空。正如老艺人们那朴素而坚定的信念:“只要还有人愿意举起这燃烧的铁笼,只要那炽热的火星还在夜空中倔强闪耀,这份属于我们民族的文化星火,就永远生生不息!”
太原晚报 记者 毕晶晶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记忆档案
风火流星,俗称“火流星”,是太原晋源区独特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以形意拳的劲力为骨,杂技的灵动为魂。表演者舞动特制绳索,两端燃烧的枣木炭铁笼在高速旋转下,迸溅出密集火星,于夜空中勾勒出炽烈狂舞的光轨,风火激荡间,形成光焰随人、人引星流的惊世动态画卷。2008年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这项古老技艺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每逢佳节,那飞舞的火星便升腾而起,以最炽热的姿态,诉说着中华大地上永不熄灭的技艺薪火与文明之光。
韩金牛表演风火流星绚烂多姿的风火流星表演夜色中,风火流星光轨耀眼。 张昊宇 摄 夜幕下的太原古县城灯火通明,一串炽烈的火星骤然划破夜空。58岁的晋源区风火流星艺术研究会会长韩金牛,正舞动着两米长的铁链。铁链两端特制的梨形铁笼中,枣木炭在急速旋转下迸发出耀眼的火花。风助火势,火借风威,铁链在他手中起
7月3日,记者从大东区了解到,近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5年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优秀案例名单,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体验基地成功入选。这是近年来大东区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显著成果的体现。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体验基地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是以始建于1662年的老龙口酒厂为核心打
【6月30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抖音发布胖东来与酒鬼酒联名产品“酒鬼酒自由爱”】今年2月,于东来赴酒鬼酒考察交流,前往湘西参观酒鬼酒文化馆、酿酒车间、基酒库等,了解其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酿造技艺。他当时表示,希望在零售渠道拓展、产品创新推广等领域深度合作,把酒鬼酒打造成中国卓越企业。 6月30日,于
藏王墓群脚下,山南市琼结县城静静伫立。石板铺就的步行街旁,一座藏式小楼隐匿于众多商铺之中。阳光穿透窗棂,洒在晶莹剔透的玉碗上,折射出七彩光芒。一位身材敦实的老人,正轻轻擦拭着摆在店厅中央的雍布拉康玉雕作品。他的指尖摩挲过温润的纹理,仿佛在与历史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座前店后坊的水晶玉石厂里,6
姐弟情深一年一度的高考如约而至。我市各考点暖意涌现,一张张笑脸、一次次拥抱、一束束鲜花、一声声加油……还有无数守望的背影,一同汇成今夏最难忘的记忆。 高考首日,太原交警共救助遇到困难的考生12人,集中护送考生4988人次,为考生开辟出一条条绿色通道;八旬老人坐着轮椅来到了太原第五中学校考点,又一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