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非遗太原|晋阳风火流星:流焰惊鸿映长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1:08:00    

韩金牛表演风火流星

绚烂多姿的风火流星表演

夜色中,风火流星光轨耀眼。 张昊宇 摄


  夜幕下的太原古县城灯火通明,一串炽烈的火星骤然划破夜空。58岁的晋源区风火流星艺术研究会会长韩金牛,正舞动着两米长的铁链。铁链两端特制的梨形铁笼中,枣木炭在急速旋转下迸发出耀眼的火花。风助火势,火借风威,铁链在他手中起舞,时而如蛟龙出海,时而如惊鸿照影,引得围观人群阵阵惊叹——这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阳风火流星带来的震撼场景。2008年,这项承载着智慧与勇气的技艺,荣登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形意流辉溯真源

  这门融杂技与武术精髓于一体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俗称“火流星”。表演者舞动绳链,使两端燃烧的木炭铁笼在空中疾速飞转。火花四溅飞扬,火借风势愈燃愈烈,表演者仿佛置身于光焰的中心。尤其在沉沉夜色中,那旋转的火光轨迹如群龙当空狂舞,摄人心魄。

  它的奠基者是形意拳大师韩荣华。“我祖父当年随曾祖父在祁县温曲经商时,创出了这门绝活。”作为晋阳风火流星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韩金牛轻抚祖传铁笼,讲述着渊源。韩荣华将深厚的形意拳功底与灵动飘逸的“水流星”杂技巧妙融合,创编出“双龙开道”“火龙十八滚”等高难套路。表演者需在铿锵锣鼓声中,于行、站、坐、卧间完成高难动作。铁笼内,燃烧的木炭噼啪炸响,火星如金蛇狂舞,形成“人在火中舞,火随人流转”的惊世奇观。

  “选炭讲究得很。”韩金牛指着梨形铁笼强调,“必须用晋源本地的枣木和槐木,燃烧时火星才最密集饱满,每场表演都需持续补充。”铁笼编织更是几近失传的绝技:十三缕细铁丝需经三道铁箍精准固定,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一天也仅能编出一个。粗犷铁笼里,密密编织着对火的敬畏与虔诚祈福。

  守艺不辍续薪火

  上世纪70年代后,风火流星沉寂30余年,几近失传。2005年,存续命悬一线。“整个晋源只剩下三位七八十岁的老汉会耍,再不传,这门技艺就真断了。”韩金牛回忆时仍心有余悸。正是这一年,他响应政府保护非遗的号召,向晋源区文体局申报了“晋阳风火流星”非遗代表性项目。

  从此,韩金牛踏上了与时间赛跑的征程:白天,他全力组织仅存的老艺人们,竭力回忆、抢救复原“火龙缠身”“悟空舞棍”等濒临失传的经典套路;夜晚,他伏案整理祖父韩荣华留下的珍贵武学手稿。他将表演实况、铁笼工艺、选炭标准等详实资料,精心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系统档案。

  这份执着终获回响——2006年12月,晋阳风火流星成为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4年,晋源区风火流星艺术研究会成立,为这门古老技艺搭建了新的传承平台。如今会员已达50人,日常研习都在太原古县城的关帝庙里展开。

  7月14日,清晨的阳光洒落,27岁的韩嘉悦正带领学员练习“安全流星”——棉布缝制的沙包在空中翻飞。“初学者先用这个练,打到身上不疼。”

  作为韩金牛的女儿,韩嘉悦从小在铁笼火星边长大,她深知技艺要“活”下去,必须打破地域限制。她主动邀请短视频博主前来体验。去年5月,“95后”海南姑娘黎九月慕名而来,每日训练长达8小时,手腕磨出血泡仍咬牙坚持。数月后,她带着这项东方绝技,来到了巴黎奥运会前夕的中法文化交流会的舞台。因航空限制无法携带铁笼与炭,黎九月最终选择舞动“安全流星”沙包。舞台上虽无烈焰翻飞,但那刚柔相济的舞姿、行云流水的轨迹,却将风火流星的魂魄展现得淋漓尽致,惊艳了法国观众,赢得满堂喝彩。韩金牛自豪无比:“谁说没有火就不行?咱们的技艺和精气神一样能征服世界!”

  如今,韩嘉悦持续用短视频记录训练点滴、揭秘幕后故事,真实展现着传承路上的汗水与喜悦。新增学员中涌现出不少30岁以下的年轻面孔,大家的理由纯粹而有力:“风火流星很酷炫,我们是在学真功夫。”

  与此同时,“非遗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晋源区风火流星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任慧琴每周定期在文化馆教授居民动作。“起初大家多为强身健体而来。”任慧琴欣慰地说,“练习风火流星确实好处多:长期坚持能显著增强上肢小肌肉群力量、肌肉弹性,以及脊柱的灵活性、协调性和柔韧性。”接触后,许多学员深深爱上这门技艺。如今,携带便携沙包练习风火流星,已成为晋源街头巷尾一道充满活力的新风景。“风火流星不再仅仅是高台表演的非遗,它已融入百姓日常,真正成为了大家强身健体的好伙伴。”任慧琴感慨。

  从乡野社火到世界舞台,从口传心授到数字传播,晋阳风火流星这门承载着民族智慧与勇气的技艺,正在时代的劲风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崭新传奇。2023年中国丹寨非遗周上,它的精彩亮相引人注目;2024年、2025年太原古县城新春灯会,先进的数字投影技术将火流星的轨迹幻化为翱翔的“空中火龙”,照亮了古城的夜空。正如老艺人们那朴素而坚定的信念:“只要还有人愿意举起这燃烧的铁笼,只要那炽热的火星还在夜空中倔强闪耀,这份属于我们民族的文化星火,就永远生生不息!”

 

太原晚报‬ 记者 毕晶晶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记忆档案

  风火流星,俗称“火流星”,是太原晋源区独特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以形意拳的劲力为骨,杂技的灵动为魂。表演者舞动特制绳索,两端燃烧的枣木炭铁笼在高速旋转下,迸溅出密集火星,于夜空中勾勒出炽烈狂舞的光轨,风火激荡间,形成光焰随人、人引星流的惊世动态画卷。2008年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这项古老技艺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每逢佳节,那飞舞的火星便升腾而起,以最炽热的姿态,诉说着中华大地上永不熄灭的技艺薪火与文明之光。

相关文章

晒花晒礼物晒烛光晚餐……每年一到七夕朋友圈就开始“情侣内卷”但你知道吗七夕节不是只有爱情七夕节在过去又名“乞巧节”或是“七姐节”。在这天,追求“事业”的女生向“行业大佬”——织女许愿,乞求自己心灵手巧,获得“大佬”的智慧和技艺。在古代,女生们会聚在一起,公开竞技,交流技艺,同台斗巧,在某种意义上而言

2025-08-29 10:02:00

  本报讯(记者 齐向真 通讯员 张晋龙)8月27日,太原铁路公安处交管支队民警在日常工作中,成功救助一名无人看管的儿童,并顺利联系到其父母,助其与家人团聚。  当天上午10时30分许,民警李盼盼在辖区内开展巡逻管控工作,行至太原火车站北上客区时,发现一名看起来约六七岁的小孩独自在路边徘徊,身边未见

2025-08-29 06:45:00

南都记者获悉,7月21日—27日,由荣宝斋广州有限公司与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东信株式会社承办的“悦饰心裁——张凡艺术首饰展”,亮相日本京都国际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展出中国当代首饰设计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技艺传承人张凡50件根植非遗花丝镶嵌传统工艺并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当代艺

2025-07-27 17:18:00

为深入践行“3+3”村改居社区赋能结对工作机制,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7月23日上午,一场主题为“爱上老手艺,文化好传承”的非遗螺钿胸针技艺教学活动在江心洲街道洲泰社区热烈开展。本次活动由洲泰社区联合结对社区洲岛红园社区共同策划组织,吸引了两个社区三十余位居民热情参与

2025-07-24 11:58:00

江南时报讯(记者 姬传涛) 7月19日晚,“苏超”联赛迎来关键“榜首大战”——南通队坐镇如皋奥体中心主场迎战盐城队。这场“江海”与“湿地”激情碰撞的焦点赛事,吸引了超2.6万名球迷现场观战。而场外,一股来自国家级非遗的“蓝白之美”正悄然融入震天呐喊——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元新蓝”团队匠心打造“蓝白相

2025-07-22 0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