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广东省乐昌市三溪镇连绵起伏的山丘,新栽的紫... 【更多】
中国台湾网3月25日讯 3月21日,2025年辽宁... 【更多】
近日珠海市教育局发布公告就《珠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更多】
日前,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印发了新编修的《军事体育训... 【更多】
轻点鼠标,案卷材料瞬间被AI拆解为法律要素,证据材... 【更多】
近日,和平大道延长线(工人村路—四环线)双转和平大... 【更多】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自8月1日起,将对自加拿大... 【更多】
中国天气网讯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7月15日18时联... 【更多】
尕海湿地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天鹅尕海则岔国... 【更多】
关于公布锡林郭勒盟2025年盟直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 【更多】
尕海湿地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天鹅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黑颈鹤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多样的生物多彩的世界】
斑头雁轻盈掠过湖面,黑颈鹤的欢叫响彻天空,成群的牛羊在悠闲散步……仲夏时节,漫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尕海湖畔,蓝天与碧水相映成画,如织游人争相打卡拍照。
尕海不是海,而是甘肃最大的高原淡水湖,它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处,海拔3400多米,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洮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地。“你能想到,这么大的湖面曾三次干涸见底,这块宝贵的‘高原之肾’差点消失。”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保护站副站长洪强强说。
时钟拨回到30多年前。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无序的矿产开发,加上鼠虫害泛滥,草场退化严重,导致整个区域水土流失达30%,洮河径流量减少30%,尕海湖水域面积一直徘徊在500公顷左右,甚至在1997年、1999年和2000年三次干涸见底。“在尕海被破坏最严重的时候,看着湖面一点点缩小,我们心里说不出的难受。”67岁的当地牧民王祁茂回忆当时的情形说,那时候都以为尕海湖再也回不来了!
尕海的遭遇引起了国家的关注。1998年,原尕海和则岔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晋升为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全国少有、甘肃唯一涵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各种自然生态的保护区,也是甘肃唯一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自然保护区。
一系列抢救性保护举措接续出台。当地政府对居住在尕海湖边的牧民实施了整村搬迁,拆除了旧村落后就地开展植被恢复工作。特别是自2014年起,保护区内大力实施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和退化湿地恢复项目,成功恢复植被面积达28.1万亩,并有效防治了鼠害。此外,保护区还修建了拦水坝和生态补水渠道,让尕海水流动起来成为“活水”,形成了旱季补水、涝季疏水的有效调节机制。
尕海“活”了过来。“近几年,尕海湖面保持在2700公顷左右,湖区沼泽湿地面积恢复到1.2万多公顷,栖息的水鸟常年保持3万只以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生态系统趋向稳定。”洪强强的话里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和黑鹳也在此落脚。“据我们观测,黑颈鹤栖息数量保持在80只左右,最多的时候有150多只;黑鹳数量保持在150只左右,最多的时候有400只。”洪强强说,从暮春到深秋,从盛夏到寒冬,数以万计的候鸟来到尕海湿地休憩、繁衍,这里成为迁徙途中的理想驿站。
为了进一步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还在湖心岛设置了40个人工鸟巢,筑巢成功率高达99%。此外,工作人员还为斑头雁和黑颈鹤佩戴了环志,为研究候鸟迁徙规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尕海保护站另一名副站长仁欠,正盯着电脑屏幕,细细查看红外相机记录下的野生动物活动轨迹。他们在附近的巡护点上,布设了近80台红外相机,能够及时记录下野生动物的踪迹。
相机记录下的高山密林深处,饱餐后的斑羚慢腾腾地散步,鬣羚晃动毛发惊起飞鸟,成群的梅花鹿闭目打盹,狍鹿凝望着山谷,岩羊在雪中嬉戏,雪豹巡视着自己的领地……各种动物在此和谐共生。
广袤的则岔林区,矿产开发全面退出,森林植被得到有序恢复,10年间森林覆盖率增加2.7倍,近九成山泉恢复出水,带动地下水位快速回升。“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青藏科考中未曾记录的梅花鹿、中华斑羚、羚牛、毛冠鹿等大型野生动物,近年来相继出现,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连续7年监测到雪豹活动的影像资料。”仁欠补充道。
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加。湿地植物种类从345种增加到386种,湿地动物种类也从81种增至109种,水鸟种类更是从63种增至80种。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效得到了国际湿地组织的高度赞扬。
“我们在扛牢保护责任的前提下,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甘南州碌曲县委书记吴煜介绍,整个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碌曲县近一半的面积,涉及4个乡镇、11个行政村和1.4万农牧民,县里依托政策红利和资源禀赋,着力发展以马队驿站、旅游小镇、草原帐篷、牧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升了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记者 尚杰 王冰雅)
尕海湿地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天鹅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黑颈鹤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多样的生物多彩的世界】斑头雁轻盈掠过湖面,黑颈鹤的欢叫响彻天空,成群的牛羊在悠闲散步……仲夏时节,漫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尕海湖畔,蓝天与碧水相映成画,如织游人争相打卡拍照。尕海不是海,而是甘
中国甘肃网7月9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近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公布2025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名单,兰州市、定西—陇南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成功入围,中央将发放奖补资金6亿元。这是自2023年平凉市、2024年白银市获得中央支持后,我省项目再
阳光讯(张纪高 记者 奚钦)近年来,白河县城关镇河街小学积极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环保教育理念,每学期开展两次专题活动,推动学生、家长与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行动。日前,学校以“保护鸟类”为专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本次活动中,学校组织各班开
记者从甘肃省政府官网获悉,甘肃省副省长雷思维已跻身甘肃省委常委。公开资料显示,雷思维,男,汉族,1966年6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雷思维曾任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嘉峪关市委书记。2023年1月
十堰台记者:张军 通讯员:程平 陈泽涛 杜登艳近日,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屏峰管理站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资料时,发现一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鬣羚“母子”在林中嬉戏的珍贵画面,这不仅是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果的生动展现,更是大自然馈赠的一份温馨礼物。画面中,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