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向深蓝 正扬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08:12:00    

阳西深水网箱2024年产量7.5万吨,产值超15亿元。任浩沿 摄

“明渔一号”。 受访者供图

阳西力争到2027年,渔业总产量达60万吨。图为溪头渔港。任浩沿 摄

阳西正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能源基地。任浩沿 摄

阳西海面上的网箱星罗棋布。任浩沿 摄

近年来,阳西县以海洋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累厚实基础,形成独特优势。阳西海岸线长174.23公里,拥有56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万吨级泊位深水港、全国最大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和雄厚的海上风电产业基础,渔业总产量和海水鱼苗产量均居全省县级第一,向海图强大有可为。“海上新阳西”的深蓝版图,正一步步扩展并成为现实。

●撰文:张嘉元

筑起“海上长城”

为广东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阳西县作为重要能源大县、新能源基地,海岸线长174.23公里,海域面积为5668平方公里,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为该县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提供了辽阔的平台。

三峡阳江青洲五、六、七期项目是继广东阳江沙扒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之后,全国范围统一规划、连片开发、一次性建设的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目前,该项目陆上集控中心项目已进入建设关键时期,多个建设主体已经封顶。

据了解,三峡青洲项目总投资约550亿元,全生命周期可增加就业岗位超2万个。整个项目将采用多项世界级技术,展现我国海上风电领域的重要成就,为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去年12月,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阳西海域正式投运。在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明阳天成号”两台风机以V字形傲然挺立在海面上,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海上景观,为阳西探索深远海能源开启全新篇章。

“明阳天成号”总设计师王超说,“明阳天成号”排水总量约1.5万吨,它的两台风机并排而立,两个风轮朝反向旋转,使得叶轮中间区域的风速提升,空气动能转化的电能也随之增加,比同等扫风面积的单个大风轮风机的发电量提升4.29%。

“明阳天成号”总装机容量达16.6兆瓦,预计每年可提供约54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能满足3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用电需求。明阳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明阳天成号”正式投运,推动了漂浮式风电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实现以装备创新拓展海洋能源的可开发规模。

阳西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已核准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730万千瓦,共规划有805台风机,涉海面积达1168平方公里,总投资1403亿元。全容量上网后预计年发电量达到247亿度,年产值约138亿元,创造年税收约17亿元,每年可节约900万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2245万吨。

截至2024年底,已有5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并网。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发电量约238.37亿度,产值161.91亿元。其中2025年1—6月发电量约33亿度,产值约18亿元,剩余近海深水区三峡青洲五、七200万千瓦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2026年全部投产。

阳西将勇立海上风电开发潮头,正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能源基地,为“海上新阳西”搭起坚实的“海上长城”,为广东提供清洁能源保障,助力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海水种业“硅谷”

为广东“蓝色粮仓”注入“芯”动能

阳西县是广东省海洋渔业大县,拥有497平方公里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海洋牧场的高速发展,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海水种苗,这让阳西海洋经济的另一支柱——海水种业迎来了“春天”。

日前,笔者走进位于阳西县上洋镇南山岭村的海水种苗养殖基地,看到一口口鱼池内养殖着形态各异的鱼苗,陈光文和同事正用抄网将鱼苗捞起,观察鱼苗的生长情况。该基地养殖水面面积达1400亩,以养殖东星斑、珍珠斑、金鲳鱼等鱼苗为主。

陈光文是阳江市泰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市海水种业创新发展协会副会长一职。他告诉笔者,去年,该公司的鱼苗产量超8000万尾,产值超2000万元,他有信心在今年将产量提升到1亿尾。

“海水种业不能一直走老路,要重视科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陈光文说,近年来,该公司引进科研团队和科技特派员,开展名优品种繁育、健康养殖、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取得一系列发明专利。

“以前的东星斑,养了两年都没有1斤重,现在养10个月就能超过1斤。”陈光文说,在高校及相关部门、机构的指导和推广下,海水鱼苗的成活率和产量明显提升,研发、改良的新品种生长周期更短,且市场价值更高。

“中国种苗看广东,广东种苗看阳西。”阳西县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阳西县敏锐捕捉政策机遇,全力扶持发展海水种业,全县共有种苗生产场(点)202个,面积约2万亩,建成实验室、标本室等科研场所一批,其中国家级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2家、省级水产良种场5家。2024年,阳西海水鱼苗年产量约33.1亿尾、年产值约7亿元,海水鱼苗数量占全省48.7%。

其中,沙扒镇是阳西海水种业的主阵地,全省最大的海水鱼苗生产基地。在广东省推荐的5个“全国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典型案例”中,仅沙扒镇入选全国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典型案例汇编。

海洋种业作为海水养殖产业链的源头,是现代渔业的第一生产要素。眼下,“海水种业硅谷”阳西正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禀赋,为广东加快建设“蓝色粮仓”,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提供“芯”保障。

阳西向大海要食物、要能源,正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能源基地,推进海水种业省级“补改投”项目建设,争创全国海水种业示范基地。加快实施首期500公顷“标准海”项目,推动二期650公顷“标准海”规划,布局4个桁架式深水养殖平台和1400个深水网箱建设。力争到2027年,渔业总产量达60万吨,增长20%以上。同时,推动渔港经济、冷链物流、食品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以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经济社会更繁荣、活力动力更充沛的“海上新阳西”。

■一线实践

“明渔一号”开启

第三季养殖示范

日前,由明阳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台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成功完成第三季度养殖示范投苗。

据了解,“明渔一号”采用风渔深度融合设计,配置智能化渔业养殖系统,实现智能投喂、智能监控监测等功能,有效解决了深远海渔业养殖用电难、看护难、风浪大、成本高等难题,可大幅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明显提升项目整体效益。

2024年10月,“明渔一号”成功收鱼8万余斤,收鱼平均体重为1.1斤左右,2024年的养殖体量是2023年的10倍。第三季养殖品种以高附加值海鱼品种为主,结合通过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技术,让海水养殖成功挺进深海的先进经验,搭建高端品牌营销产业链,推动深远海养殖提质增效,打造“绿色能源+蓝色粮仓”实践新样本。

“明渔一号”在本季投放了石斑鱼、胡椒鲷、斜带笛鲷、紫红笛鲷等多种高附加值海鱼种苗进行混合养殖,将通过智慧化管理与精准化投喂,实现鱼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调节,提升苗种成活率及成鱼品质,助力深远海高附加值鱼种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作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创新实践,“明渔一号”第三季养殖示范的开启,标志着我国风渔融合模式从验证阶段逐步迈向产业化运营,为海洋“清洁能源供给+智慧养殖生产+科研生态监测”综合立体开发新模式提供了新方案。

本期统筹:

杨世华 梁远红 黄超颖 黄韬炜 赫鹏翀

相关文章

人民财讯7月8日电,菲菱科思(301191)7月8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使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部分超募资金1.53亿元投资建设“光通信传输系统设备之接入网设备”项目,扩充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线和丰富产品类别,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

2025-07-08 17:53:00

阳西深水网箱2024年产量7.5万吨,产值超15亿元。任浩沿 摄“明渔一号”。 受访者供图阳西力争到2027年,渔业总产量达60万吨。图为溪头渔港。任浩沿 摄阳西正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能源基地。任浩沿 摄阳西海面上的网箱星罗棋布。任浩沿 摄近年来,阳西县以海洋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累厚实基础

2025-07-08 08:12:00

观点网讯:7月3日,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济宁市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显示“已终止”。观点新媒体了解到,该债券由济宁市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计划发行总额5亿元,属私募品种,承销商为世纪证券。此前该债券项目已获上交所更新反馈,受理日期是2024年07

2025-07-04 00:01:00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月3日,北京迎来一宗延庆区宅地出让,该地块最终由中建方程以底价5.6亿元摘得,楼面价15626元/平方米。具体来看,上述地块为北京市延庆区延庆新城YQ00-0205-0001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编号京土储挂(延)[2025]023号,土地面积22306.634平方米,总建筑规模

2025-07-03 22:42:00

企查查显示,6月30日,中国食用油龙头企业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鲁花集团”)完成股改,公司名称变更为山东鲁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约10.91亿元增至20亿元。本次变动还涉及人事调整,鲁花集团3位监事辛旭峰、宫立明、宫兆海退出,新增3位监事林顺健、汤志勇、闫升欣。退出的3人都是鲁花集团元

2025-07-03 1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