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广东省乐昌市三溪镇连绵起伏的山丘,新栽的紫... 【更多】
中国台湾网3月25日讯 3月21日,2025年辽宁... 【更多】
近日珠海市教育局发布公告就《珠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更多】
日前,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印发了新编修的《军事体育训... 【更多】
轻点鼠标,案卷材料瞬间被AI拆解为法律要素,证据材... 【更多】
来源:【疏勒观察】在钢铁丛林里编织“垂直梦想”——... 【更多】
关于娘子关旅游直通车常态化运营的通告广大市民及游客... 【更多】
11年过去,在厦门车祸中出生的“奇迹宝宝”还好吗?... 【更多】
为进一步提升1号线运能与运量匹配的科学性,以及大客... 【更多】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政府宣布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 【更多】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胡斯勒图研究员和石崇研究员等,联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日本东海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千叶大学、法国里尔大学、英国气象局等中外机构科学家,率先构建了基于国际上最新一代地球静止卫星的多星组网地表太阳辐射观测(GSNO)系统,建立了多源异构卫星观测遥感模型,实现了近全球尺度地表太阳辐射最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能力,并同步提升探测精度。这项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上发表。
地表太阳辐射是指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组分(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的总称,是地球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源泉,也是影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和太阳能利用的关键因素。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连续性强、覆盖范围广等特点,是监测地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这项技术相当于给地球表面装上了“阳光扫描仪”,可精确监测地表太阳辐射变化,为清洁能源利用、农业估产、气候变化应对、人体健康等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研究团队在2023年研发的地表太阳辐射近实时遥感监测系统基础上,突破了多星协同过程中光谱差异和观测几何差异等带来的遥感难题,实现了中国风云四号卫星、日本葵花八号卫星、欧洲第二代气象卫星和美国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等国际上最新一代地球静止卫星的一体化融合应用。
该系统成功实现了对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地区的地表太阳辐射连续无缝监测,填补了极轨卫星观测频次低、单一静止卫星观测区域有限的不足。通过多星组网观测,实现了从区域到近全球观测的跨越。
△多星组网地表太阳辐射观测(GSNO)系统及成果图
目前,GSNO系统可以提供空间分辨率5公里、观测频次每小时1次的近全球地表太阳辐射监测数据,可为局部地区气象灾害监测、光伏电站选址等提供精细化、高精度支持,并为高时空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提供数据驱动。
未来,GSNO系统将助力全球太阳能资源评估,支撑“双碳”目标下的清洁能源布局,其光合有效辐射数据可为粮食估产与生态碳汇测算提供新依据,紫外线数据模块有望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从今天开始,当我再次仰望星空,就会想起今天飞入星河,那颗寄托我们无数日夜、名为‘南科一号’的卫星。”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硕士生潘俊豪,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2022年,刚上研一的潘俊豪加入了南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教授叶生毅的团队。如今硕士毕业季将至,成功发射升空的
今天(5月19日)武汉滨江数创走廊再迎新伙伴阿里巴巴华中总部(以下简称“阿里”)正式入驻阿里中心·武汉。阿里巴巴华中总部正式入驻阿里中心·武汉。阿里巴巴内部员工的正式入驻,用人才与技术的双重势能激活了楼宇生态,也为武昌区带动上下游产业升级与吸引高端人才强势助力。后续高德、饿了么等阿里生态业务也会陆续
来源:新华社从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以来,中拉整体合作走过十个四季。时光流转间,一个个物件,见证着中拉跨越太平洋的友谊,也讲述着一个个四季中的合作故事。春天,在水草丰沛的地方,各种花卉把太阳的光和热转化成大自然的美。而在墨西哥西北部的沙漠地区,却盛开一种“太阳花”,正以更持久的方式将太阳的馈赠转化为
近年来,部分境外机构和个人为攫取利益,对我经济、民生、科技等重要领域实施情报窃密活动,严重危害我国家安全。与此同时,部分境内人员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淡薄,为达到个人目的,违规将相关数据传输至境外,相关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境内某高校学者李某主动联络境外某非政府组织,以内部数据为筹码,意图换取在国外知名
5月2日,市城乡管理局环卫产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冯劲松和往常一样,早早到了单位。“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今年“五一”假期全市有两万多名环卫工人都坚守在工作岗位。”冯劲松一边笑着说一边走向智慧环卫系统平台控制室。 作为全市数字环卫的“大脑”——智慧环卫系统目前已纳入监管的各类作业车辆共计32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