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广东省乐昌市三溪镇连绵起伏的山丘,新栽的紫... 【更多】
中国台湾网3月25日讯 3月21日,2025年辽宁... 【更多】
近日珠海市教育局发布公告就《珠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更多】
日前,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印发了新编修的《军事体育训... 【更多】
轻点鼠标,案卷材料瞬间被AI拆解为法律要素,证据材... 【更多】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3日讯(通讯员 宋琳 陈金兰... 【更多】
官方通报凤阳县鼓楼楼宇,瓦片大面积脱落调查处置情况... 【更多】
5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召开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 【更多】
商於古道的风裹挟着千年尘埃,掠过这方承载着无数故事... 【更多】
来源:岳阳晚报全媒体 记者 仇玉姣... 【更多】
“种养加销旅”五环联动——
日月山下,牛羊满坡。虽已过了“立夏”,但海拔3300米的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小茶石浪村,才刚刚有了春的模样。由于高海拔,气候冷凉,这里的人们多以牛羊养殖为生,虽然产自山乡的牛羊肉质鲜美,却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破重围。
洁净的水源、天然的牧场、无污染的环境……这一切都在为发展有机畜牧业提供着天然的“养分”。2017年,青海博业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杨顺光将目光聚焦在这片土地上,选择在小茶石浪村发展农牧业产业,因其坐落在小茶石浪村而将产品品牌名称定义为“小茶牧场”。从此,青藏高原的沟壑梁峁间,一场现代畜牧业变革正在悄然重塑传统农牧业版图。
从8年前一家单打独斗的传统种植养殖企业,到如今的现代化种植养殖、精深加工、农牧文旅工厂,从“适应水土”到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前往小茶石浪村的青海博业农牧公司一探企业成长“密码”。
从牧场到餐桌的距离有多远?
清晨5点,产自海拔3300米以上天然牧场的草饲牦牛、藏羊送至屠宰场;上午7点,屠宰完毕送往小茶牧场精深加工厂排酸间;次日上午7点,经24小时排酸后的牛羊肉开始精细化分割;8点30分,冷链配送至各销售点,确保牧场到餐桌上的每一口肉都是新鲜的味道。
近年来,小茶牧场立足区位优势,肩负起“背靠大牧场、面向大市场”的战略使命。依托青藏高原东麓百万亩天然牧场资源,构建起“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体系。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规程和全程可追溯体系,将优质牛羊肉、乳制品输往京沪深等地市场。
“目前我们的牛羊存栏量自有牧场和合作牧场加起来,牦牛1万头,藏羊3万只。夏秋牧场放养,利用高原天然草场,牦牛、藏羊全年轮牧,确保肉质天然、纯净有机;冬春青贮补饲,种植耐寒燕麦、青稞等优质牧草;初秋季收割制作青贮,解决枯草期饲草短缺问题。通过‘青贮补饲+科学养殖’,实现四季均衡供应,避免市场波动冲击。”企业副总经理张洪智告诉记者,通过精深加工,将每头牦牛、藏羊经过精细分割,精细化牛羊肉分割产品达50余种,年产量达1000多吨,同时开发牦牛肉松、牛肉干、藏羊手工羊肠等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传统生产企业在找订单、找销路之时,“小茶牧场”的订单量只增不减,这样的底气从何而来?“好山好水养好草,好草育出好牛羊。”“小茶牧场”在这片平均海拔3300米的土地上拥有牧场3万亩、种植基地2400亩,这无疑成为生产优质畜产品最大的“底气”。
“如何将这种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张洪智介绍,创业之初,企业就紧盯青海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建设一流的生态牧场与牦牛、藏羊肉加工基地,为确保高品质牛羊肉,优选青海高原牦牛、藏羊,建立核心种畜群,保障品质统一。除了自己的养殖基地外,还遍访全省优质牧场所在地,最终选择果洛州久治县、玉树州囊谦县、海西州天峻县作为至臻肉源地。
清早,晨曦微露,静谧安然。远山上,一群群藏羊正在悠闲觅食,小茶石浪村村民李汉林像往常一样开启了忙碌的一天。
这两年,每到春种秋收农忙时节,李汉林就会到企业的基地务工,凭借着过硬的驾驶技术,从事一份农机手工作。“忙前忙后一个多月,今年饲草种植工作基本上接近尾声了。家里的十多亩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企业,自己还能在企业谋一份工作,非常知足。”
从以前的四处打零工到如今家门口就业,日月乡前滩村村民马金莲也因为一份工作,感到“稳稳的幸福”。“土地流转收租金、企业务工挣薪金,稳当!”马金莲也是企业的务工人员之一,平时负责“小茶牧场”民宿的保洁和客房服务工作。“每月收入3500元,在家门口干活儿,既能照顾老人孩子,还不用四处找活儿干,日子过得甜。”
村民“稳稳的幸福感”源于“小茶牧场”采用的“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的合作模式。近年来,企业以畜牧产业为纽带,积极探索完善联农带农模式,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购等方式,稳定牦牛藏羊销售渠道,构建企业与农户之间紧密的共同体,实现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双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将相应的耕地和草场流转给企业,不仅能解放劳动力,村民可以安心在外务工,同时还能吸纳部分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小茶石浪村主任罗海云告诉记者,从2017年起,村里将40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资金投入到企业,每年都能拿到10%的分红,用来壮大村集体经济。
“分红涉及日月乡小茶石浪、哈城村、前滩村3个村,每年流转和分红费共计55万元。牛羊收购涉及湟源、天峻、久治、泽库、祁连、囊谦、刚察等7个县。”张洪智介绍,除此之外,企业同时带动临时性用工达400余人(次),带动当地村民增收100余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累计缴纳村集体流转金260万元。
“小茶牧场”创新“企业+合作社+牧户”模式,运用卫星遥感监测草畜平衡,既保障牦牛自然生长周期,又通过订单农业带动了周边牧民增收,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市场开拓的双向赋能。
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
这一重要部署犹如一场“润物春雨”,不仅为有民宿经营意愿的经营者鼓足了干劲,也为更多旅游爱好者带来了暖暖春意。
“背靠青山,远望雪山,白天能听得见牛羊欢歌,夜里能看到浩瀚星辰。”这种看得见的“乡愁”,让公司副总经理鲁娟萌生出了发展民宿的想法,通过农旅融合这条新路,让更多身居城市的游客来这里暂别城市喧嚣,踏入这一片充满生机与诗意的牧场天地,也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共享红利。
2022年,公司围绕生态优先、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原本闲置的老旧校舍改造后,摇身一变成为特色民宿。通过充分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价值,打造具有农牧区特色的集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休闲观光牧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构建和延伸“接二连三”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战略布局,打造开发“农旅”+“文旅”生态牧场旅游新模式。
走进小茶牧场的民宿,房内装修融入牧场特色,部分房间配有露台、小院、阳光房,餐厅、书吧、露营地等功能一应俱全,一房一景,各具特色。每逢周末、节假日,这里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
初夏时节的清晨,拉开窗帘,云雾缠绕着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牧场肥沃牛羊结群;中午和三五好友可以沉浸式体验牧家生活,品尝原汁原味的牛羊鲜味;晚上,躺在帐篷里,观星河浩瀚,卧听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无论是亲子出游、好友聚会,还是独自放空,能通过多元化的体验方式,感受牧场的辽阔、田园的宁静与牧场的烟火气。
“今年‘五一’假期,民宿几乎天天爆满。因为青海的旅游旺季集中在7、8月份,去年以来游客流量大,民宿数量供不应求,于是我们又新建了两套民宿。在民宿打造上,不仅融入了传统的牧场特色,也进行了品质化民宿升级,游客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到古朴、自然的环境,也能享受到便捷、温馨的服务。”鲁娟介绍,牧场现有民宿7间,有多种床型和房型可供选择,除此之外,还提供牧场景观、露营团建、研学教育、星空露营、牧场美食等特色服务。
通过“种养加销旅”五环联动,企业不仅打造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更通过文旅赋能提升品牌价值,形成可持续的高原特色农牧业生态闭环。
☞青海20余家特色企业亮相第七届西洽会
☞2025年青海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走进校园活动反响热烈
来源:农民日报社;
记者:孙海玲;
责编:李雪薇;
监制:马小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种养加销旅”五环联动——看“小茶牧场”的生意经日月山下,牛羊满坡。虽已过了“立夏”,但海拔3300米的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小茶石浪村,才刚刚有了春的模样。由于高海拔,气候冷凉,这里的人们多以牛羊养殖为生,虽然产自山乡的牛羊肉质鲜美,却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破重围。洁净的水源、天然的牧场、
为积极推动文旅与商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5月19日,“金企工程”助力广州“文旅+外贸”金融赋能交流活动暨“益企行”金融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对接会在广州举办。本次活动聚焦国内外政策行业形势、跨境金融创新服务、文化赋能贸易发展、AI产品数字营销等内容,助力文旅和外贸行业更深入了解入境
初夏的临沧玉龙湖,湖光潋滟、花影摇曳,成群的白鹭翩然而至,与常驻于此的黑天鹅共舞,奏响了一曲灵动的乐章。玉龙湖的湖心小岛上聚集着数十只白鹭,它们或悠闲地晒着太阳,或在湖边专注觅食,雪白的羽毛与繁花绿影相衬,显得清逸出尘。一阵风过,白鹭群展翅高飞,在空中盘旋翱翔,为静谧的湖面增添了几分灵动。若说繁花是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撒伟 北京报道5月22日,国新办就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海报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目前,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全面铺开,落地业务1.22万笔,担保规模超过380亿。科技部副部长邱勇在发布会上介绍,“创新积分制”是2022年科技部推出的一项创新性
【来源:江华发布】近日,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组织机电专业学生走进江华高新区贵德有限公司企业合作生产车间,开展了一场沉浸式参观实训活动,以实践赋能学生技能成长。活动当天,江华职中的学生们在企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序进入生产车间。企业工作人员化身“实训导师”,从原材料的精细筛选、加工工艺的创新应用,